臺灣原住民16族

臺灣原住民16族

早從17世紀漢族移民移入前,數十個方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族群已定居在臺灣。最早期從荷蘭殖民時期進行的部落調查分成20個族群,清政府統治後用二元分類系統以「是否有自治或自有政權的原住民族族群」為基礎分為生番、熟番,直至近50年的日治時期期間,經過深入調查確立了臺灣原住民傳統的9族的分類。這是第一次具科學系統的分類,也是現今政府原民會對原住民的認定的基礎。

臺灣 原住民 16族

影響族群被完成認定的因素,通常包含了該族群的家譜蒐集狀況、歷史相關紀錄、和其具延續性質的語言和文化身份,但隨著傳統文化非現代文明而缺乏的證明文件,或是族語因殖民國語言政策影響的消亡等因素,都會使得族群被成功認定的機會很渺茫。但隨著民族復興及民族自覺趨勢,促使很多原先生活在平地的原住民族一直努力推動屬於自己的文化復興

例如以往被政府歸類為鄒族的「南鄒」,於2009年開始正名連署,四年多的奮戰,經審查會針對法定程序、學理支撐與民意表現三層面展開討論,加上族人之間有著高度共識,也有原住民族基本法、政治大學研究報告作依據,終獲得支持通過正名「卡那卡那富族」與「拉阿魯哇族」兩個原住民族群。

目前有16個台灣原住民民族約末近60萬人, 依各族群人口總數排序的話是: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德克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達悟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邵族、拉阿魯哇族,以及卡那卡那富族。

Photo Credict /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 By WIKI


  • 滿庭芳床業|床墊工廠Since 1985
  • 床墊工廠|試躺中心|桃園市楊梅區楊湖路二段615巷91號
  • 電話:(03)4757288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