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遺忘的時光,探索台灣床墊演進、可拆洗防水床墊專利與人體工學設計
滿庭芳創辦人語重心長說:「睡覺 8 小時,工作 8 小時,休息 8 小時,床墊選擇很重要。」

四、五十年代,台灣民間多睡 大眠床,而 紅眠床 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家具,甚至常作為迎娶媳婦的嫁妝。紅眠床由各地木匠店製作,以精湛技藝代代傳承,耐用且精美。當時人們多直接睡在木板上,冬天較有錢的家庭會鋪上棉被,一般百姓則以曬乾稻稈鋪床取暖,這也形成了「老人家習慣睡硬床」的刻板印象,其實是時代生活方式的真實反映。

民國六十八年左右,台灣經濟起飛,老房屋普遍破舊,人們開始找水泥工蓋新房子。家具店興起,販售櫃子、衣櫥等家用品,逐漸取代傳統木匠店。床墊產品也開始普及,從木板床逐步轉為略有彈性的 彈簧床,對肌肉壓力小、舒適性高。儘管如此,硬床的支撐習慣仍存在,有人認為彈簧床「硬才耐用」。對當時家庭而言,買床墊仍是一項奢侈消費。

滿庭芳創辦人觀察到顧客常因小朋友弄髒床墊而抱怨,因此花了 2~3 年時間研發 可拆洗、防水床墊,經過兩次商標局審查,於民國 76 年正式取得 「新型防水床墊專利」。這項專利對 74 年創業的滿庭芳來說,是重要里程碑。作為製造批發床墊的工廠,專利床墊開拓了 家具店銷售通路,甚至進入 大型量販店(如家樂福)。當時廠內每月製造上千張防水床墊,員工常加班至凌晨,送貨南下後再回廠疊貨。過往的點滴,如交通部民航局、國基機場旅館客房床訂單,甚至與同業的專利官司,都成了 滿庭芳珍貴回憶。

到了 80 至 90 年代,隨著生活富足與 Y 世代成長,床墊發展更柔軟、符合 人體工學,出現 獨立筒床、天然乳膠床、記憶綿、泡棉 等新型材料。傳統「睡硬床」的習慣逐漸被柔軟舒適取代。科技日新月異,床墊材料的標準更具科學驗證。早期乳膠與涼感矽膠複合黏著、水冷膠、親水綿 等材料雖限於乳膠與泡棉,但製程更精緻,內材多元化,功能更豐富。對 Z 世代 來說,床墊需求更注重 運輸效率與便捷性,壓縮捲包床因快速、自由、便利而再次受到歡迎。雖可能存在結構失真,但符合現代生活節奏。
幾年前,一位老顧客想回購當年的防水床墊,我們趁機重新紀錄了製作過程,將這段 被遺忘的床墊歷史與美好時光 分享給大家。
- 滿庭芳床業|床墊工廠Since 1985
- 床墊工廠|試躺中心|桃園市楊梅區楊湖路二段615巷91號
- 電話:(03)4757288